明朝的人口数量有多少?
明代前期,在社会安定和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的形势下,国家人口迅速增长。公元1381年,明太祖推行黄册制度,规定十年重编一次。据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,洪武十四年全国一共有10654362户人家,59873305口人。
此后,人口数量逐渐增加。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有10652870户人家,60545812口人。洪武三十二年,燕王朱棣争夺皇位,发起靖难之变,这场战争历时四年,人口因战火或转徙流离而急剧减少。
洪武三十五年时在册人口为:10626779户,56301026口人,相比上次统计,人口数量减少了近四百万。永乐时期社会初定,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民又回到原籍,政府在重新校订户籍黄册时,发现永乐元年全国共有11415829户人家,66598337口人,户与口的年增长率分别为74.3‰及182.9‰。
明中叶以后,由于赋役失均,农民流移的现象日趋严重,逃亡农户的赋役负担由同里未逃亡能乎承纳,“故一里之中二户在逃,则八户代偿,八户之中复逃二户,则六户赔纳,赔纳既多而逃亡益众,逃亡益众而赔纳愈多”,恶性循环,最终导致赋税越重,逃移人数越来越多。此时的黄册制度已是“名存实亡”,徒为具文,已不足以反映明代人口的实际情况。
其实,明代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。据部分地方志记载,卫辉府新乡县洪武二十四年户四,三二二,口二七,零六三,万历十四年(公元1586年)户六,七八九,口五六,五八七,年均增长率为3.8‰。
展开全文
再如山东济南府德县洪武二十四年户四,八三零,口二八,八九九,万历元年户八,八八七,口五零,一三零,年均增长率3‰。
因此明代的实际人口总数也可据此推算出。若按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的6500万人为起点,按年均增长率3.5‰计,经过207年,至万历二十八年(公元1600年),全国人口应该有13397万人。
此外,明代的军户、匠户、灶户、僧道、宗室人口以及其他隐蔽人口一般不被纳入民籍,这些人总计约1500万人,还有少数民族人口以及皇宫、宗王府、达官贵人家内的奴婢应该不少于5000万人。另外,嘉靖、万历后江南地区由于受商品经济发展、中小城镇兴起等因素的影响,人口繁衍较快。而这些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,户口遗漏情况严重。
经过一番分析,万历二十八年时明代的实际人口必然超过1.5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