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  > 专题专栏 > 西陵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
最美地名故事——杨柳巷佳传
发布日期:2017-05-12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  说起宜昌市西陵区老城区内,有一条古老的小巷,人们叫他杨柳巷,并一直留有这么个地名历史来历起源的传说佳话。
  相传明朝崇祯初年,有位来自陕西延安的年过半百的张老汉到夷陵经商。他牵着毛驴经过县府街一官家门前,不料毛驴屙下了几粒粪球。官邸门口的几个家丁看见,快步上前将他扭住,一边破口大骂,一边拳脚相加,将老汉踢倒在地,并按住头威逼老汉张嘴把驴屎吃下。老汉忍痛跪地,赔礼道歉磕头求饶都不放过,仍被众家丁他抓进官邸,罚他铡草拌料饲喂牲口。熬到半夜三更,趁官府上下人员熟睡之机,老汉偷偷爬墙而逃,穿过中书街,刚跑到一间茅屋旁,就听到县府街呼声四起,官府家丁发现老汉逃走,分头追赶而来。茅屋里住着一位柳姓太婆听得屋外响动,开门发现是位受伤的老人,连忙将他拉进屋内。当柳太婆知道他就是白天在官府门前遭难的外乡人时,便拿出自己丈夫遗存的衣帽让他更换,并烧水做饭给张老汉吃。一连几天,老太婆总是倾尽所有盛情款待,老汉的身体基本恢复,可他因在夷陵经商遭此厄运,思乡之情、归家之心更强,请求太婆送他出城。柳太婆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,决定再次冒险,采用假扮成老夫妻的方式,混出城去,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碎银,送给老汉作为盘缠。临别时老汉千恩万谢,感动不已,并再三要求柳太婆要在家门前种一棵杨柳树,以此为凭,日后定当让子孙上门报答相救之恩。柳太婆答应了老汉的要求,回家后便在门前栽了棵杨柳树。常言道:有心栽花花不成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巷子里的邻居看着杨柳树既遮阳又美观,也跟着在门前栽种杨柳树,时间一长,人们便把这条巷子叫着杨柳树巷。      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柳太婆也逐渐淡忘了此事。崇祯十六年(公元1643年),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,人称“八大王”的张献忠率军连克武昌、长沙,次年三月初八,又由荆州抵达夷陵城。入夜,城内火光四起,杀声震天。县府街的恶官被杀了,衙门和其它官人住宅大都被抢掠或是付之一炬,而只有杨柳树巷一带宁静如常。第二天,巷口走来一群兵士,有个黄面魁梧的大汉,上前打听一位柳姓太婆的下落,并提起当年他父亲被救的经过。柳太婆心里明白,一定是老汉的儿子报恩来了。她回想起搭救张老汉之时,只是出于与人为善,解危帮困,如图回报,有违做人之道。于是便悄悄地关上了板门。此后,每天清晨,这里各家各户门前都放有白花花的大米,一直到“八大王”离开夷陵城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至民国时期,杨柳树逐渐在巷内消失,随后平行形成另两条巷子,人们为加以区别,将这条主巷取名为杨柳一巷,另为二巷三巷。虽说早已物似人非,但杨柳巷的佳传仍留民间。



分享到: 更多
〖打印本页〗 〖关闭窗口〗
主办:中共宜昌市西陵区委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
承办: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昌市西陵区电子政务办公室
ICP备案号:鄂ICP备1101861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