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马斯虽然接受协议,但仍对以色列未提供撤军时间表表示不满。不过,美国、埃及、卡塔尔和土耳其为协议提供担保,确保只要双方遵守,冲突不会再次爆发。这也是哈马斯最终同意的主要原因。哈马斯对特朗普在调停中的努力表示感谢。
协议生效当天,正好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布的日子,可谓意味深长。虽然和平来之不易,但哈马斯仍需释放剩余约20名以色列人质。以色列军队将先撤回加沙地带约53%的区域。与此同时,大规模援助已开始展开。过去两年,加沙的医院、学校、道路等公共设施几乎瘫痪,居民面临严重的饥饿、饮水和医疗问题。
加沙民众走上街头欢呼庆祝,享受久违的宁静夜晚——没有空袭、没有无人机轰炸、没有救护车急驰的噪声。他们开始返回北部家园,但眼前尽是废墟,许多家庭甚至无力重建。尽管如此,他们仍决心返回北部,阻止以色列定居者占据无人区,维护巴勒斯坦领土完整。
重建加沙离不开外部支援。美国、欧洲各国的资助,以及国际社会的声援,为加沙提供了必要帮助。然而,巴勒斯坦各派别坚称,加沙未来治理属于内部事务,拒绝外国直接干预。以色列是否能兑现撤军承诺、维持和平,仍是关键问题。联合国人道事务官员强调,停火协议的执行对加沙人民获得急需援助至关重要。为落实协议,人质释放工作正在进行,以色列已开始将巴勒斯坦囚犯转移至指定监狱。
截至10月12日,局势向好发展。推土机已开始清理废墟,但过去两年的冲突毁坏了4.1万套住房,产生约2.83亿立方英尺的垃圾。仅开通道路就可能需要一个月,而清理工具严重不足,需要至少20倍于现有设备的投入。难民开始返回北部,但发现家园已面目全非。重建不仅是房屋和基础设施,更涉及心理与社会秩序的恢复。
这次和平的实现,是多国共同努力的成果。英国、美国、埃及、卡塔尔、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参加了埃及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,并为加沙和平计划提供支持。与以往冲突和谈不同,全球多数国家站在了同一立场上,施加压力,最终促成停战。
在过去一个月,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葡萄牙等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,至此已有158个国家承认其国家地位。这为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争取权益提供了保障。
然而,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的现实仍十分严峻。尽管物资通过拉法口岸运抵加沙,但经历了流离失所、饥饿、轰炸和围困的民众,仍然虚弱不堪、营养不良。他们不仅需要重建房屋,还需恢复心灵家园。这次和平,虽有外部力量推动,但真正的重建和生活恢复,仍取决于巴勒斯坦人民自己的努力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